三国名将张郃:令诸葛亮刘备都忌惮的曹魏柱石券商配资
山外有山,人外有人这句古训在三国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即便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,也曾多次陷入困境。北伐期间,面对司马懿的坚壁清野之策,诸葛亮束手无策;而后刘璋效仿此计,同样令其头痛不已。直到马超率军来援,才终于攻下成都。这段历史告诉我们,即便是最杰出的谋士,也会遇到难以破解的困局。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,即便是诸葛亮、刘备、司马懿这样的风云人物,都曾遭遇过惨痛的失败。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,是一位令这些枭雄都为之胆寒的传奇将领——被曹操封为车骑将军的五子良将之一张郃。让我们先来了解车骑将军这个显赫的职位:在汉代官制中,车骑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,高于卫将军及四方将军,官秩上卿,地位堪比三公。当时名将张辽仅任前将军,可见张郃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之崇高。 张郃最初效力于袁绍麾下,在官渡之战后归顺曹操。初入曹营,曹操就破格提拔他为偏将军,封都亭侯,并当众称赞道:岂若微子去殷、韩信归汉邪?这番评价足见曹操对张郃的器重。张郃也不负所望,在随后的征战中屡建奇功,其中就包括与西凉名将马超的交锋。当马超率军与张郃狭路相逢时,这位以勇猛著称的锦马超竟不战而退,丢弃粮草辎重仓皇逃窜,连之前攻占的城池也拱手相让。马超之所以避战,正是深知张郃用兵如神,不得不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。 建安二十三年,已占据益州和大半个荆州的刘备决定东取汉中。他亲率大军,以法正为军师,赵云、黄忠为先锋,气势汹汹杀向汉中。曹魏方面则由夏侯渊、张郃、徐晃三员大将迎战。刘备初到战场,就调集上万精兵,企图趁夜突袭张郃。然而张郃早已占据险要地形严阵以待,使刘备的奇袭计划彻底落空。情急之下,刘备不得不向诸葛亮求援。此时诸葛亮虽无多余兵力可调,但考虑到汉中乃蜀汉咽喉要地,只得从益州紧急抽调部队增援,甚至不得不动用女子运输粮草,足见战事之危急。 公元228年,诸葛亮首次北伐。由于准备充分且谋略过人,曹魏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相继失守。危急关头,曹魏立即派出张郃驰援。张郃率军直取蜀军粮道,切断诸葛亮后勤补给,迫使蜀军撤退。次年,诸葛亮二出祁山,奇袭陈仓。魏明帝曹叡急召张郃问策,拨给他三万精兵,询问需要多久能解陈仓之围。张郃却从容答道:比臣未到,亮已走矣;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。意思是诸葛亮此次突袭粮草有限,不出十日必退。果然,当张郃大军赶到时,蜀军已然撤退。这段典故也留下了屈指可数这个成语。 曹操去世后,张郃成为曹魏军中少有的能征善战之将。虽然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执掌大权,但曹操生前就对其心存戒备,特意嘱咐曹丕加以防范。然而军令如山,张郃不得不服从司马懿的指挥。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兵时,生性多疑的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。殊不知这正是诸葛亮设下的圈套,蜀军在高地埋伏,待张郃追至,万箭齐发,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最终倒在乱箭之下。其实张郃曾劝谏司马懿:军法,围城必开出路,归军勿追,但终究难逃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命运。 三国后期,随着一代名将相继陨落,张郃堪称支撑曹魏的中流砥柱。这样一位令诸葛亮忌惮、让刘备挠头、使马超望风而逃的传奇将领,最终却因司马懿的猜忌而含恨沙场,实在令人扼腕叹息。张郃的悲剧结局,不仅是个人的不幸,更折射出那个英雄辈出却又充满权谋算计的时代缩影。 发布于:天津市隆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